婚后,我把老公称为家长,一是因为自己的职业让我感觉到家长的重要性,一是为了彰显我们家真正的中心。在起初的不情愿中,他竟然渐渐地接受了我这个强加过来的“美称”,慢慢地,我们都适应了。
凌晨两点多的时间,我家长终于从外地回来了,我在迷迷糊糊之中起身开门,发现他手中竟然提着满满的一袋东西,这可是我家长从不具备的习惯!睡意朦胧地问他:“掂了什么?”“螃蟹。”“这么多?”“还有石榴呢,很好吃,在外地买的。诺,你喜欢熬夜,还给你捎回来两盒咖啡。”哦,的确够多的,我还分明看见了,他给儿子抱回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变形金刚。望着这一大袋东西,我竟愣愣地想了好多……
记得半年前,家长和我*一次离别,这是历时八年来的*一次暂别,我领着儿子独自支撑了将近30天,这在我们的记录上是从来没有的,哪怕一晚的缺席也是没有的。回来时,他*一次真诚地送给我一件礼物:一把工艺很粗糙的牛角梳子。那是他*一次给我买东西,*一次出门的时候想到我,虽然只是很小的一把梳子,但我还是很感动。我曾经在他外出不在家的时候产生的一度恐惧,无助,埋怨,甚至于诅咒,在看到他一肩风尘,一脸愧意,一身疲惫地从外面回来的时候,全消失了。我什么也没说,什么也没发作,原来的冲动想法换回来的是一句平静的问候,是一双递到手里的拖鞋,是一杯端在桌角的热茶。我感觉是他手中的那把小小的梳子,发挥着神奇的魔力,是它驱赶了我所有的想法,让那些很可笑的念头在短时间内逃之夭夭了。原来被关心的感觉是那样的容易满足。
很早以前,我和家长都很羡慕别人故事里的主角,羡慕《后汉书》中梁鸿与孟光的举案齐眉,羡慕《左转》中西晋太尉何曾的相敬如宾,羡慕《庄子》中鱼儿相濡以沫的患难真情,羡慕《诗经》中击鼓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旦旦誓言,羡慕……直到我们在失落了太多的日子后,才发现,我们永远是我们自己,我们永远也进不了别人的故事,我们只能是我们故事里的两个互相争执,互相辩驳,甚至互相挑衅的孩子,直到我们累了,倦了,我们才肯停息,才肯在时间的河流里,对着老去的容颜静静地去想:我们的故事里究竟缺少了什么?很初的岁月里,我们习惯着自己的任性,习惯着自己的喜好,习惯着自己的方式,我们只会被动适应,我们没有想过如何主动去为对方着想,也许都很自以为是,也许都很年少无知,在我们彼此的生活里,我们所知道的好像都是自己的辛苦,自己的操劳,自己的委屈,自己的不被理解,自己的种种种种,很少顾及到对方,很少顾及到整体,很少很少……也许我们并不缺乏关心,并不缺乏爱,只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关心,如何爱,如何思考关心和爱在家庭中的具体呈现。
家长这次出行,本也没什么事情,原计划是两日内回来,虽然只是两日的计划,可这也是我们之间的第二次离别。两日的等待结果是他的延期归来,我在心中暗暗焦急,并暗暗告诉自己,没什么大不了的,哪怕他不回来,我和儿子一样可以很好。没成想他会赶在这样的夜里归来!而且掂着这样满满的一袋!也许是他在进步,也许是我太易满足,也许是岁月的提醒,让我们学会了珍惜。在这样的夜里,在他的手里,我接过来,满满一袋的幸福!
郑州癫痫在哪治疗癫痫病什么药很好癫痫去医院挂什么科